新时代对我国殡葬行业的新要求
发布时间:2020-07-11 10:40:05 浏览次数:次
殡葬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而且殡葬改革涉及千家万户,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当前,我国殡葬政策和殡葬实践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从强制遗体火化这一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全面审视我国当前的殡葬政策和殡葬实践,走出一条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和殡葬改革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殡葬制度改革道路。
1、全面开放,走向市场化:
市场化是殡葬改革的必然趋势。所谓市场化,就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使殡仪服务走向市场化,打破垄断,依靠市场调节。《条例》规定除了火化具有公益性质,殡仪服务全部放开,公民、法人、组织,只要符合行政许可条件,都可以从事殡仪服务。这不仅是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国务院依法行政的要求。民政部门制定政策、颁布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管理,让殡仪服务回归市场,真正体现了该管的管起来,该放的放下去。
2、政企分离:
从政府行政改革的角度看,实现政企分开是个大方向,政府应由“运动员”变成“裁判员”。对此,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曾在接受媒体的访问时直言“要害”,他说:“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是殡葬改革的关键。”
3、定义殡仪馆性质:
《条例》明确规定殡仪馆为公益性非营利机构。殡仪馆仅提供遗体运送、冷藏、火化服务,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收费。收费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民政部门按照不营利原则制订。
4、规范墓地运作方式:
严禁炒卖墓地塔位,墓地买卖交易必须具备“火化证”、“死亡证”两项证明。这项政策的推出,使墓园根本不可能再实施预占市场的经营方式。
5、从强制火化走向生态葬:
近年来,生态葬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生态葬是指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草坪葬”“水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等特点。生态葬不但节省土地,而且成本低廉,符合绿色环保的时代潮流,可谓利国利民利己。火葬因破除封建迷信,保护耕地,提倡节俭办丧事的需要而在中国得到推广,但事实上,土葬火葬各自有文化传统,而土地则即无需强制火葬保护,强制火葬也因片面重视火化率没能保护土地资源。一味强制推行的火葬,只能加重普通人负担和干群矛盾。
下一篇:殡葬服务的重要性